在银行业监管趋严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背景下,珠海华润银行近期的日子并不好过。继新任董事长钱曦上任仅两月后,该行再添一张334.75万元罚单,这已是其2024年以来收到的第五张百万级罚单证券杠杆融资,近一年半累计罚没金额突破1500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自今年初启动行长招聘以来,这一关键职位已空缺半年,叠加净利润连续三年暴跌、资产质量承压,这家背靠华润集团的城商行正陷入多重困境。
01
罚单密集落地
8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行政处罚公示,再次将珠海华润银行推向舆论风口。此次处罚直指该行六大违规领域,涵盖支付结算、货币金银、国库、征信及反洗钱业务,监管部门不仅对银行处以警告和罚款,还对四名时任高管分别开出1.1万至13.5万元不等的罚单。从个人信贷部负责人到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涉事岗位覆盖业务前端与风险管控核心部门,暴露出该行合规管理体系的全面性漏洞。
回溯近两年监管记录,珠海华润银行的违规问题早已不是单一领域的偶然失误。2024年5月,因刚性兑付代销资管计划,该行被处以700万元罚款,创下成立以来最高处罚纪录;同年7月,深圳分行因不正当吸储放贷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235万余元,总行又因外汇业务违规再缴110万元罚款;2025年1月,惠州分行及下属支行因贷款业务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合计被罚120万元。
从资管业务到信贷投放,从外汇管理到反洗钱,违规行为横跨公司金融、零售银行、资金运营等关键板块。据统计,2024年至今,该行及分支机构累计罚没资金达1506.13万元,相当于其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的10倍以上。频繁的处罚不仅消耗着银行的利润,更削弱了市场对其风险管控能力的信任。
02
业绩持续滑坡
合规问题频发的同时,珠海华润银行的经营业绩正经历“断崖式”下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该行营业收入14.49亿元,同比减少23.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1.41亿元,较去年同期暴跌74.18%。这一趋势并非短期波动,2022年至2024年,该行净利润从20.03亿元降至4.49亿元,三年累计降幅达77.6%,盈利能力已跌至近十年低位。
业绩下滑背后,是息差收窄与拨备计提增加的双重挤压。中证鹏元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受市场利率下行与区域同业竞争加剧影响,珠海华润银行息差水平持续收缩;同时,信用风险上升迫使该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2024年底,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虽降至39.79亿元,不良率1.65%,但关注类贷款比例攀升至2.78%,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接近98.2%,风险暴露压力仍存。
更值得警惕的是,该行持有大量房地产行业贷款及相关信托、资管产品投资。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企资金链紧张的背景下,这部分资产正成为信用风险的“重灾区”。数据显示,房地产与批发零售业贷款占据该行不良资产的主要份额,若后续行业风险进一步传导,将对其资产质量形成更大冲击。
03
行长空悬半年
相较于外部的合规与业绩压力,珠海华润银行内部的治理问题更显棘手。今年6月,钱曦从行长升任董事长后,行长职位便处于空缺状态。早在2025年初,该行就启动行长招聘,要求候选人需具备国有大行一级分行行长经验,或资产规模4000亿元以上城商行副行长及以上任职经历,门槛不可谓不高。但截至目前,半年过去,行长人选仍未敲定,成为银行业内少见的高层长期空缺案例。
关键岗位的缺位,已开始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一方面,面对市场利率波动、监管政策调整等外部变化,需要行长牵头制定的业务战略、产品创新等决策难以快速落地;另一方面,管理层的不稳定也传导至基层,员工积极性受挫,团队归属感下降,部分核心业务骨干出现流失迹象。
对于新任董事长钱曦而言,当前局面无疑是巨大挑战。作为从内部晋升的管理者,他既需应对监管层对合规整改的要求,推动跨部门风险管控体系重建,又要在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如何尽快确定行长人选,完善管理层架构,稳定团队信心,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从行业视角来看,珠海华润银行的困境并非个例,反映出部分城商行在规模扩张中忽视风险管控、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的共性问题。但相较于其他同类银行,背靠华润集团的珠海华润银行本应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如今却陷入“罚单不断、业绩滑坡、高管空缺”的三重困境,更显其内部治理与经营策略的短板。
接下来证券杠杆融资,若不能尽快补齐行长职位空缺,出台有效的合规整改与业绩提振方案,珠海华润银行不仅可能面临更多监管处罚,还将在日趋激烈的区域银行竞争中进一步丧失优势。这家有着近30年历史的城商行,能否在钱曦的带领下走出困局,仍需时间检验。